热线电话
0769-23192233

首页 > 国际物流案例

鲨疯了!这个中国知名品牌出海新加坡后成了老大!

发布时间:2025-04-06 15:34:37   来源:国际利来f1
  •   2024年全年注册量达到了6191辆,击败常年位居新加坡销量榜首的日本丰田和德国宝马!

      排名第二的是日本丰田,一共注册了5736辆汽车,排名第三的是德国宝马,注册量达到了5042辆。

      要知道,在2023年的时候,比亚迪在新加坡的销量排名仅为第四,在丰田、宝马和奔驰之后。

      当时比亚迪在新加坡的市场占有率仅仅4.7%,比第二名奔驰的12.7%差了一大截,足足8个百分点!

      而仅一年的时间,比亚迪如今的市场占有率就比2023年大幅度提高了接近10个百分点,超过第二名本田的13.3%,以1.1个百分点的优势直接拿下了新加坡销量冠军!

      根据2024年1-9月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,中国比亚迪在“全球新能源销量”榜单中傲然第一位,达到了250.23万辆,是第二名来自美国的特斯拉的足足两倍多!

      但电车在整个汽车销售量中其实仅占20%,而在新加坡根据2024年1-5月的数据分析来看,电动车也仅占新加坡注册新车总数的32.64%。

      光靠纯电车的增长,在未来十年内并不足以让比亚迪打出这么漂亮的翻身仗,纵观比亚迪的这一场新加坡攻坚战,不得不佩服中国品牌出海新加坡的强势力道!

      从2023年开始,作为一家汽车生产公司居然在新加坡开启了自己的餐馆之旅。

      所谓不想当好厨子的主题店不是好汽车商,比亚迪不仅要开还一口气在2023年开了2家名为BYD by 1826的餐厅。一家位于Boat Quay,一家位于Suntec City。

      和以往汽车销售点不同,这两家均设置在商场内部,和卖车为主餐饮为辅的传统做法也不同,比亚迪的餐厅是真的在老老实实做食物。

      汽车展厅中有1/4的区域都是餐厅,其他的是汽车展厅,而除了把比亚迪汽车名字和信息植入菜单、在餐厅周边摆设比亚迪汽车的小模型外,还提供各种美食、甜点、酒类和茶水。

      光从早午茶的丰富程度就可见一斑,这家餐厅是正儿八经地想要提供丰富多样化地食物给客户,而非只是一杯茶水、几块甜点,仅作为有汽车购买意向目标客户打发时间的“零嘴”。

      光菜单上的小食就多达11种,更有每日优惠套餐提供,只需9.9新币,就可以吃到一份香蒜酱面条套餐、或烤肉丼套餐,或是照烧三文鱼盖饭套餐!

      要知道,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繁华地段商场,9.9新币套餐的餐馆在价格上简直连繁华地段的食阁都能直接秒杀!

      最令人惊讶的是,餐厅中还提供了四种甜品和丰富多样的酒水饮料,根据负责的人介绍,这样的设计可以既满足女性客户、也满足男性客户。

      而到了2024年,全岛比亚迪更是一共开设了五家餐厅和酒吧,其他几家分别位于丹戎巴葛、马里士他中山公园和山景(暂时闭店)。

      众所周知,为了环保节能,电车一定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要流行趋势,特别是新加坡已经明确规定,到了2030年新加坡所有新注册的新车和德士须由更清洁能源驱动!

      但毕竟离这样的进程还剩下15年,在燃油车仍然占据主导的当下,那部分首先选择电车的顾客,到底是什么人?

      ——是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,是心态或年龄年轻的一代;而这一代人对于“价值”的定义,可不仅仅是“贵”或“名牌”这么简单。

      在他们的价值观中,“前卫”、“炫酷”、和“个性”,往往成为了更重要的购买要素。

      起因是近期韩国人飞往上海打卡的人数暴增,并纷纷将自己的见闻发表在自己国家的社会化媒体上,这其中有不少人被中国的繁华和物美价廉所震惊。

      但也有不少韩国人心中不平衡,非要找点“优越感”展示韩国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。

      结果原本白天睡觉晚上才出来集体亮相的豪车天团不干了,纷纷改掉了夜猫子的习性白天在武康路、外滩和陆家嘴等主要游客出没的地段显摆。

      为了一展国力,当时不成文的规定是:500万人民币的车不配加入豪车天团白天亮相!什么劳斯莱斯幻影、法拉利超跑、帕加尼……一时之间上海的这些地段鸣笛喧天,颇有一种叫板韩国游客的架势。

      但就在这样的豪车天团中,却有一辆500万人民币以下叛逆的车成为了全队伍最亮的崽,这就是比亚迪的纯电超跑。

      这款售价只有168万人民币的电车超跑在上海友人聚集的地段大跳扭舞,跟着音乐的节奏卡点,车灯还随着发出炫目的光彩,现场别说是韩国游客了,就连中国本地人都被震惊到。

      2025年的新加坡车展在1月9日新达城开幕,而参观者进门立刻能看到的最佳展位——高达100多万新币搭建的巨型展台,赫然停放的是比亚迪的这款会跳舞的U9!

      原地跳舞意味着它具有相当彪悍的悬挂系统,能够迅速改变每个角度的离地面高度。

      这波宣传不可谓不成功,直接将目标定位在了年轻和喜欢新鲜的群体之上,是一波超绝佳的形象宣传。

      更是利用超跑原地跳舞的性能,让新加坡用户看到了比亚迪在高端跑车性能上的开发实力。

      所有国外车到新加坡来售卖,考虑到运费、进口费、后续维护和管理费用等等价格都要飙升。

      比亚迪其实也不例外,比如比亚迪海豚在国内仅售12万人民币,而在新加坡却是14万新币起。

      但根据2024年1季度的年报来看,其实比亚迪根本没赚什么钱,完全是白菜利润拼了也要抢新加坡的市场。

      2024年1季度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仅为5.37%和3.82%!难怪2024年4月9日的时候,“比亚迪单车净赚9000元”这个微博话题直接登上了热搜!

      新加坡的拥车证绝大多数都是由经销商代客户竞拍,因此新车宣传海报的价格往往是一个“打包价”,包括了全球最贵车牌的费用在其中。

      按照上海到新加坡海运首重2000元/立方米(含提货费,清关费等),续重1500元/立方米,重货按500KG一立方换算,不足一方按一方计算,一辆重达2500KG的汽车运货成本,需要1500新币。

      而除去这两块成本以外,关税:到岸价20%;注册费:到岸价100%以上(根据不同价格不相同);消费税(到岸价9%)、环境税等等……

      这还不算门店的建设成本、市场营销投放,而车企在新加坡基本都是委托经销商进行销售,需要给经销方一部分提成,比例大约在3%-8%之间。

      以比亚迪的BYD ATTO 3为例,每销售一辆ATTO 3,汽车经销商能够得到大约1万新币的返利!

      虽然比亚迪在新加坡的盈利数据没有具体的标识,但这么算下来看,比亚迪硬拼新加坡市场纯粹是一个策略——车争一口气,亏了也要卖!

      经销商利润丰厚了、价格在客户的预算中存在竞争力了、汽车的性能也相当能打,比亚迪这波新加坡No1,是硬拼出来的战绩!

      其实在比亚迪成功的背后,有一个幕后的默默助力,那便是素有基建狂魔的中国国企。

      电车最大的壁垒就是充电问题,而截至2024年8月,新加坡全岛约有6200个充电桩,考虑到同期新加坡电动车保有量在18000辆,车桩比例不过3:1,远远低于1:1的目标!

      2023年11月,比亚迪中标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最大的一笔电动巴士采购单,之后就着手建设了和大巴车配套的充电设备。

      比亚迪还联合HTC在新加坡建设了10个充电站,85个充电桩,并且和本地5家充电运营商合作,给车主提供了优惠充电价格!

      不仅车商在发力,中国国企也一样趁势将基建洒向全世界,中石化、中石油一样在新加坡全力发展充电业务。

      中石化在2023年11月在新加坡所属加油站,推出全新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PIT(POWER IN TIME)。中石油下属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,也与当地国企新加坡能源集团(简称SP Group)签署充电合作协议,计划在5座自有加油站安装快充桩。

      中国品牌出海让无数新加坡人感受到了“鲇鱼来了”的冲击力,除了电动车外,别的行业中国品牌也一样到处开花:

      以个性化的服务、高质量的菜品,让这一品牌成为了新加坡火锅餐饮的领军人物。

      配合新加坡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,推出高效和环保的产品,在清洁能源这块不断攻占新加坡市场份额。

      节能环保是新加坡购买家电时的主要考量,加上这些中国品牌设计时尚,性能好价格低,成为了新加坡消费者的宠儿。

      作用Lazada的阿里巴巴焉然成为了东南亚市场的电商龙头,而腾讯凭借自在金融支付的强大优势,占领绝佳高地!

      其实对这些中国品牌来说,新加坡市场的规模小,人力成本高,地皮成本贵,法律也非常严苛,有些行业还需要和经销商进行利润分成,但他们无一例外将新加坡当成了出海的“攻坚阵地”!

      这里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大国,是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,也是世界主要的电子设备、精密机械制造基地。

     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学技术创新的亚洲重要国家,在新加坡的“出海成功”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。

      再往西可以复制往欧美国家,而临近也可以扩展到印度和东南亚这样更广大的市场。可以说出海的第一站放在新加坡,可以让中国企业快速积累和海外政府、企业、客户、行业建立合作的经验。

      更何况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,也是全世界最贵的国家,对于高端市场的需求比例相当高。中国企业出海,无不想消除过去的“价廉”的刻板印象,都想冲击“世界名牌”的“明星地位”。

      比亚迪的成功,是中国品牌出海成功的一个小小缩影;新加坡在各行各业所经历的“鲇鱼效应”的竞争依然在继续,甚至愈演愈烈。

      竞争对于每个消费者来说,都意味着更物美价廉的产品;但竞争对于每个行业来说,却又是生死存亡的挑战。愿在这已经没办法阻挡的历史洪流之中,任何一个人都能享受科学技术进步商业竞争带来的便利,也在自己的行业中抓住机遇,获得更丰厚的回报。